top of page

搶救88風災的消防員,在陸地汪洋一片中,發代禱信後開始效能提升!

特約記者 陳衿妮 高雄市報導

「88風災時,我奉命參與救災行動,那時,美濃所成立的臨時指揮中心,現場救災電話接不完,指揮調度亂成一團。我想到應該要發『代禱信』,請全教會為我禱告;代禱後,現場奇蹟式的,大家開始安靜下來,且效能提升,慢慢就緒去分配搶救工作。若沒有禱告的力量來安定救災人員的心,現場真的是一團亂……」呂明寶見證。

因執行救災行動,更深刻感受人世無常


「鳳山錫安堂」呂明寶弟兄,自1992年進入消防隊工作後,陸續經歷不少救災任務。


包括,921大地震時,他被派到埔里支援已是較後面的梯次;那時,當地仍是斷水、斷電,其任務為後勤送水給公家機關、鄉公所等勤務。傍晚,他騎著腳踏車四處查看,整個城市恍若死城、地獄般,家家戶戶幾乎都在辦喪事。


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,經過埔里某間教會時,看到門口掛著牌子寫著「免費收驚」,因而深刻感受到,基督教會用著民間可接受的文化方式,持續幫助在地人,能在災後走出心理陰影。


88風災當晚,呂明寶參與救災行動,當消防警備車開到美濃地區時,因溪水潰堤,整個陸地已是汪洋一片,只剩下國道十號盡頭的那個加油站地勢較高之處,並在現場設置臨時救災指揮中心。


那時,風雨實在太大了,現場用塑膠套包起手機,以充當救災聯繫電話,電話不斷湧進,根本接不完。於是,呂明寶對所屬教會發出代禱信,請求全教會為其救災任務禱告;事後,師母告訴他:「那天,禱告完之後,我本來要去睡覺了,卻怎麼也睡不著,心裡總感覺,主還要我持續再為你的救災任務禱告……」知情後的呂明寶,深深感謝神的看顧!


在救災現場的他,發完代禱信後,感覺到,似乎有股令人平安、並可以安定人心的力量,超自然地托住所有救災人員的心,使現場原本忙亂的情況,變得安靜、有條理地分配搶救工作。


最令人感動的是,加油站主管表示,願提供倉庫成為臨時收容所,讓那些被困在廟宇多部遊覽車的進香團香客,能被接送出來臨時安置。陸續,後勤救援物資,包括乾淨衣服、睡袋、泡麵、食物等也都順利送達,整個救援大隊直到隔天中午才撤離。


身為消防員,在救災現場,難免會看到有些人當場被抬出救治,有些受難者因烈火高溫,被燒到只剩一堆白骨……多年來的救災工作,讓呂明寶更深真實體會到「地上的生命只是暫時」,世人真的應把眼光放在「知道死後會往哪裡去」,才能得享真平安!


呂明寶(後中)委身幸福小組,結實累累。(圖 / 呂明寶 提供)


好奇寶寶想找到生命答案


好奇寶寶的呂明寶,從國中開始就會自問:「我是從哪裡來?我來到這人世間要做什麼?以後,我要往哪裡去?」可惜的是,學校老師無法回答他,這些關於「人生問題」的答案。


於是,高中後,他開始往宗教方向去尋找答案。呂明寶先是被一位大哥哥帶去一貫道,後來又接觸清海無上師;但深入研究後,發現這些教義所說的,都非自己想尋找的真理答案,其教義理論無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。


小時候曾去到教會過聖誕節的呂明寶,很喜歡教會內充滿有麵包、糖果的歡樂氛圍,於是主動找人帶自己進教會;奇妙的事情發生了,他一聽到詩歌就眼淚狂流,聽似只是一首很普通的詩歌《耶和華祝福滿滿》,竟讓他哭到不能自己。這種情況,讓其心中產生了無數問號,因而想找出答案。


呂明寶的車上,放有一本之前做決志禱告時、別人送的新約聖經,已從紅色封面褪到白色封面;找出那本聖經後,他邊看邊哭,不睡覺也不吃飯,竟想要一口氣讀完整本新約聖經!那時才發現,聖經裡所講的,就是自己苦苦追尋的答案。


呂明寶說:「主耶穌,怎麼會那麼愛我們!祂竟然能愛到一個地步,願意為我們去捨命,這點真的與一般宗教非常不同;畢竟,在其它宗教裡,從來沒有聽過有『教主』會為人『捨命』的。」於是,他到教會的兩週後,便決定受洗。


呂明寶每期幸福小組都有結出「果子」。(圖 / 呂明寶 提供)


神的醫治臨到


患有「情緒兩極症(躁鬱症)」長達20多年的呂明寶,發病時會精神一下子很亢奮,三天三夜不睡覺、精神卻很好,但亢奮過後就會變得極憂鬱。後來,也因此病而多次進出醫院,嚴重時還需住進急性病房接受治療。


住院過程中,真正來關心他的,都是教會的弟兄姐妹,其親兄姐未曾前來探視,這讓呂明寶真實感受到,屬靈大家庭更勝血肉之親。


關於此病,醫生本認為,呂明寶應不可能痊癒;未料,信主後,他透過穩定讀經、禱告,健康狀況越發好,因而藥量逐年遞減。


約二、三年前,教會牧師學了「團隊醫治禱告」,於是為呂明寶的睡眠禱告。呂明寶認為,牧師既已為他禱告,自己就要憑信心,嘗試不吃安眠藥看看;結果,他真的沒吃藥,就能自然入睡,成功戒除掉吃了22年的安眠藥!


呂明寶於2002年參加訪韓特會,點燃心中「禱告的火」。(圖 / 呂明寶 提供)


訪韓特會燃起「禱告的火」


1998年信主後,呂明寶首先鎖定的傳福音對象是媽媽。


過去接觸一貫道時,呂明寶曾把全家都帶去信仰該教,以致後續傳福音的過程,受到諸多攔阻。有很長一段時間,休假時,他會先回屏東老家陪媽媽唱詩歌(台語)、禱告、分享聖經中耶穌的故事;晚上,媽媽則繼續跟著一貫道熱心接送的師兄、師姐去佛堂。


2002年,呂明寶前往韓國參加趙鏞基牧師的訪韓特會。當飛機一抵達韓國領空,他馬上感受到「屬靈氛圍」的不同,本來頭暈的症狀竟不藥而癒。下飛機後,看到機場旁市區有很多十字架標誌,那時他向神禱告:「主啊!台灣人很虔誠,但是卻拜錯了對象,竟將所拜的偶像以為是真的。所以,主!希望台灣的廟宇,以後也都能改成教會。


特會中,最大挑戰就是「連續七餐禁食」,餓了只能喝白開水。翌日晚上,其腦海竟浮現一首不曾聽過的詩歌旋律,跟著旋律哼唱後,頭腦越發清醒;確定睡不著之後,呂明寶就去禱告洞徹夜禱告主,禱告重點只有「全家信主」、「全台歸主」這兩件事。奇妙的是,隔天早上培靈會的詩歌,正是昨晚出現腦海的那首詩歌「主啊!我來到祢面前」。


這一次,是他深刻真實經歷到神,透過「特殊方式」對其說話。


回台後,為了不讓禱告火熄滅,呂明寶開始去現任牧師家晨禱。牧師建議他,要先為太太禱告,因夫妻間有相同信仰很是重要,終於在禱告六年後,太太決定信主。


那段時間,他經常半夜起床,為太太信主得救禱告,夜間為了不讓禱告的聲音被聽見,只能無聲的流淚禱告,真實體驗詩人「傾心如水」的禱告,是何樣的心情。


夫妻兩人在參加「夫妻營」後,透過國外牧者教導,學習到夫妻間正確的對話、溝通方式,與突破華人內斂、害羞的特性,兩人透過肢體擁抱、文字敘述等方式表達愛意,增加了彼此間「愛的存款」,感情越發甜蜜。後來,太太竟主動報名受洗,還讓呂明寶大吃一驚。


呂明寶有四個兒子,當時家中老大、老二正在國中衝刺學業的階段;所以,他只有帶太太和老三、老四去教會。太太受洗後,老三、老四也都陸續受洗。


幾年後,媽媽檢查出大腸癌,爸爸則二次中風,姊姊留在家中照顧爸爸。有次,牧師帶著弟兄姐妹到呂明寶家中關懷爸媽的病情,他當時並沒有信心媽媽能信主,但同行中的一位姊妹,卻很有信心的問:「呂媽媽,妳考不考慮受洗啊?」結果,出乎意料的是,媽媽、 爸爸(原本昏睡中,在媽媽受洗後突然醒來)、姊姊三人,竟在同一天一起受洗了!這真是神蹟,感謝主!


呂明寶為妻子禱告六年後,妻子終於受洗歸主。(圖 / 呂明寶 提供)


「監獄服事」是禱告而來


呂明寶讀到馬太福音25章時,從主耶穌的比喻中感覺到,自己好像少了「監獄」這部分的服事,於是開始向神禱告,希望能有機會進到監獄裡,對受刑人傳福音。


禱告後,沒多久就有姊妹「愛的服事」找上他,邀其同去高雄女監服事。後來,呂明寶又與「更生團契」駐監牧師吳國驊配搭,連續幾次去到男二監服事,兩次受洗報名時,都有十多位弟兄受洗歸主。他深刻感受到,改變人是神的事,若想期待人的生命能改變,就是去陪伴他們讀經、禱告、分享。讓這個「神的工作」,有「人的同工」,而與祂一同得榮耀。


呂明寶(右二後)與吳國驊牧師(右一)配搭男二監服事。(圖 / 吳國驊牧師 提供)


信主就是要成為「得勝者」


2018年,呂明寶參加「幸福小組」高雄巨蛋萬人研習會,被深深震撼。於是,他從教會原本推動的「敞開小組」,跟進轉型為「幸福小組」。


目前教會已是福七,前三期他都帶頭學習當福長;第五期太太當福長時,同工們像是找到竅門般,大收割十多名BEST受洗。呂明寶帶領的幸福小組,每一期都有結果子,每次都拿第一名,榮耀歸主名。


在職場上,他雖已退居幕僚工作,非第一線救災人員,但在每年承辦的救護EMT複訓「救護車實習」時,無論是遇到車禍的、生病的,只要當事人願意,呂明寶都會帶他們禱告或決志,使人們有機會進教會、接觸福音。呂明寶認為,雖不知自己所做的是否有果效,但就是要不停止去撒種,相信將來能有機會開花結果。


當今的世風,已不像早期社會那般純樸,不法的事情漸增多,人的愛心會變得冷淡;呂明寶卻反其道而行,總是在看到人有需要時,必定主動協助處理。


有一次,他幫一位保險從業姊妹禱告「出入平安」,但怎知,她竟在回公司路上,被人開車門撞倒而受傷住院。聞訊後的呂明寶,前往醫院探望關懷,最後那位姊妹因受感動,而願決志禱告;當下,他才明白,原來神使萬事互相效力,一切事情的發生,其實都有上帝的美意。


呂明寶表示:「我認為,基督徒就是要成為『得勝者』。因信仰的路,只有一條,就是『得勝者』,反之就是『失敗者』。成為得勝者,將來才能向主交賬。我們都是神重價贖回的,若想要得神的稱讚、而不是責備,就必須要好好跟隨祂,積極把福音傳出去。


我不知道,神在我身上要做的是什麼?但我就是願意順服主,將自己完全放在神的手中,當祂合用的器皿,與祂同工,將來一同得榮耀。」


每一期幸福小組的收割,都是呂明寶心中最大的喜樂。(圖 / 呂明寶 提供)


62 次查看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